欢迎来到 育儿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育儿知识学习网站!
很快就到春节了。有人说,小孩子过年才真正有趣:心情比大人兴奋,活动内容也比大人丰富。过年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可以穿新衣服、拿压岁钱、吃更多好吃的东西……可是也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对过年也越来越提不起劲儿了,感觉远没有从前热闹了。究竟这个年,怎样过才更有味呢?
过年对孩子来说,不仅意味着可以穿新衣服、拿压岁钱、吃更多好吃的东西,也意味着享受亲情、展现自我的机会的来临。小孩子过年,自然会有很多好玩的事情。
表演节目
过年时总有许多家庭聚会、朋友聚会,爸爸妈妈也总会带着孩子一起去。很多这样的场合,只要有小孩子在,小孩子自然就是主角。现在的小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常常是一屋子大人就围着一两个小孩子,样样事情都以他们为中心,好长时间没见面的亲戚、朋友,总爱拉着孩子问长问短,把好吃的东西尽着往孩子手里塞,让孩子表演个节目什么的,也几乎成了“常规项目”。
专家提醒:给孩子关注要适度
在过年聚餐的饭桌上,常常是孩子爱吃什么,好几个大人忙不迭地弄好了摆到他们面前,虾都是剥了壳的,鱼都是剔去刺的,甚至直接喂到他们嘴里……有些孩子其实平时早就会自己利索地吃饭了,这时也趁机撒起娇来,挑挑剔剔、拖拖拉拉,不肯好好吃饭。此时,爸爸妈妈要和大家说明:宝宝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用餐,而且这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哦!只要注意孩子是否吃到足够量、足够营养的食物就可以了。
亲戚、朋友难得见到孩子,常常是对他的任何举动都大加赞扬,尤其是爷爷奶奶辈更是如此,在他们眼里,简直一件平平常常的事情都是了不起的壮举。现在虽然提倡对孩子多进行正面鼓励与表扬,但也要分清楚哪些是他自然而然就能够以及应该做到的事情,对此抱持平常心态就好。不然容易养成孩子恃宠而骄的习惯,或者简简单单一件小事都期待获得肯定和表扬,失去自主性。
让孩子表演节目什么的,常常是应亲戚、朋友提出的要求,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小学里学到的那些唱歌、跳舞、弹琴……的技艺,的确能为节日聚会活跃气氛,增添不少乐趣,对孩子而言也是一个展示才艺的机会。尤其是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正可以借此机会多鼓励他们在大家面前大胆地展示自己。不过,如果遇到的是不太熟悉的亲友,孩子又真的比较害羞,也没有必要勉强。更不可以此在孩子之间进行相互比较,积极地肯定孩子为大家表演节目这个举动就好了。
教孩子基本礼仪
在春节期间,不管是走亲还是访友,做得最多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对孩子来说,这时正是他学习与人交往的最佳契机,爸爸妈妈正可借此教给他一些基本的礼仪。
打招呼。在春节期间,大家见面都会打声招呼、说句喜庆话。如果在外面遇见亲友,孩子只要懂礼貌,会用礼仪用语打个招呼,当别人跟他说话时能认真听并且做出回答,对别人赠予的礼物表示感谢,就可以了。
外出做客。为了防止孩子在做客期间吵闹,爸爸妈妈可以在离家前或访客途中可将对方的一些基本情况告诉孩子,比如要去谁家,主人与父母及孩子的关系,孩子该怎样称呼主人,做客时间大约多久等等,让孩子掌握这些基本情况可以给他一个心理准备。
接待客人。如果在家里接待客人,可以教孩子做个小主人,将食品、玩具等拿出来与客人分享。有跟孩子差不多大的小客人来时,可以事先跟孩子说明,照顾小客人、夸张别人都是一种礼貌,并不代表着爸爸妈妈忽视了自己。
餐桌礼仪。平时就要注意教给孩子有礼貌的用餐方式:不可以大声喧哗,或者边玩边吃;不要舞动筷子、勺子或刀叉,以免妨碍甚至伤到旁边的人;不能在菜碗或盘子里乱拨,够不着的菜可礼貌地请求别人帮忙;以及不能对着餐桌或别人咳嗽、打喷嚏等等。
放鞭炮
过年的时候,燃放烟花爆竹是很多地方的传统习俗,也更能增添节日的热闹喜庆气氛,而最喜欢这项活动的非小孩子莫属了。燃放烟花爆竹所发出的巨大声响、放射出的耀眼光芒,甚至空气中弥漫的烟火味道,都能令他们兴奋不已。
专家提醒: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平时就要注意多告诉孩子鞭炮的危险性,让他自己能有意识地避开危险、保护自己。
在带孩子观赏烟花爆竹的时候,应该站在安全的地方,必要时还可以给年幼的宝宝带上防护镜,以免烟花爆竹产生的火星伤害到他的眼睛。
烟花爆竹买回家的话,要存放在低温干燥的地方。在燃放前,要仔细阅读燃放说明。燃放时,不要将身体前倾至烟花爆竹上方;同时身边可备一些沙和水,以防起火时可及时灭火。注意一次只点燃一种烟花,也不要重新燃放那些熄灭的烟花爆竹。
大人们要做好榜样,安全燃放烟花爆竹,不要玩将爆竹放在瓶子里、土里这样的游戏,这样会使爆竹变成一颗小型的土制炸弹,危害力骤增。宝贝可能会效仿,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孩子一定要尝试放烟花,不要让他独自燃放,要有大人在旁边指导、监护。孩子的头发要尽量绑好,或戴上帽子,注意给孩子穿着宽松合身的衣服。在烟花燃放的过程中,也不要让孩子太过接近,以免受伤。
其他安全问题
居家来客安全
1.家里来客人来来往往,一定要注意室内通风,污浊的空气会影响孩子脑部神经的发展。
2.过年时爸妈都会比较忙碌,但一定要记住:不要让年幼的孩子单独在厨房、浴室或阳台玩耍。
3.家有小婴儿时,冬天要特别留意棉被、衣物或枕头是否堵住住宝宝的口,以防窒息。
4.不要把小宝宝交给较大的孩子照顾而自己去做家务。
5.客厅是意外事故发生率较高的地方,热水瓶、水果刀、筷子、塑料袋等都应远离孩子。
6.小宝宝会把所有拿到手的东西都往嘴里送,因此应及时清扫那些不经意地掉在地上或桌子上的花生、瓜子、钮扣、硬币、水果核、玩具零件等,以免宝宝误食被卡住窒息。
7.客人的提包和大衣口袋尽量不要放在宝宝伸手可及的地方,来访的亲友可能会携带药品、打火机等小宝宝不宜触碰的物品。
外出购物安全
1.不要让孩子攀爬商场的自动扶梯,运转不息的自动扶梯容易让孩子高空坠落,造成脑损伤。也不要在自动扶梯上玩耍,以免被夹住手足等肢体部位,造成伤害。
2.不要让孩子在商场内奔跑追逐。商场内光滑的地板、锐利的柜台边角,都可能导致孩子跌伤或者撞伤。
3.让孩子处于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以免走失。一旦孩子与爸妈失散,应立即与商场工作人员联系,请他们帮助寻找。
4.带孩子逛开架超市时,可先选购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以降低他的兴奋度。
5.不要让孩子随意将开架超市的物品放入口中,以防引起窒息、梗塞、中毒等意外事故。
6.过于拥挤的场所要避免带孩子同行,以免被挤伤。可让专人照顾宝宝,在外等待或提前返回。
拿红包
基本上只要上亲戚家拜年,孩子就会收到或多或少的压岁钱。许多爸爸妈妈也时常为此而苦恼:一来怕担上“人情债”,二来也怕因此让孩子形成乱花钱的坏习惯,或变成“小财迷”。
专家提醒:不妨把“压岁钱”变成“理财课”
太容易得来的金钱和礼物,孩子会不懂得珍惜,因此爸爸妈妈首先要告诉孩子,这些都是亲友对他的关心和爱护的表现,压岁钱并不单单只是一笔钱而已,在它背后所蕴藏的,是大家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年幼的孩子对钱尚未形成具体的概念,常常是爸爸妈妈、也有可能是周围人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在影响着他。我们已经过了对钱讳莫如深的教育阶段,不如就以压岁钱为基础,开始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吧。
讨论发起
1.如果孩子收到数量太大的压岁钱,怎么办?
2.如何引导孩子处理收到的压岁钱?
有兴趣参与这个话题的爸爸妈妈,给我们写邮件吧:magi.yuan@gmail。把你们遇到的故事、困扰以及富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穿新衣
从有记忆开始,过年时就是要穿新衣服的。现在虽然平日里也常常添新衣,过年这一身依然意义非凡。或许是爸爸妈妈下意识地,把自己小时候对过年和穿新衣服充满期盼、兴奋与雀跃的那种心情传递给了孩子。除此之外,谁不想把自家宝宝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带出去展示一番?
专家提醒:要漂亮更要舒适
在款式的选择上,别一时冲动,只为了“显摆”而购买很特殊的服装,而应该根据孩子的切实需要,找到“过节”和“实用”最佳的结合点。比如买个漂亮的小斗篷,过节穿很有气氛,平时带孩子出门时穿也很实用。此外衣服的色彩、款式等也要符合孩子特有的天真气质,太过于成人化的奇装异服,也许会一时赢得别人的称赞,但实际上并没有显现出宝宝本身所有的纯真可爱。
在内衣的搭配上,穿在漂亮外套下面的贴身服装,一定要以纯棉为主,吸汗、透气,并且方便活动。那些能将美观与舒适结合得比较好的毛织类服装也是不错的选择,让宝宝舒适地穿上漂亮的小毛衣,在暖气开得比较大的室内就可以方便地脱下外套了。
如果你觉得专门去购买节日款式的服装不实用,那么也可以用很多搭配技巧让家常的衣服呈现出节日味道。比如给小女孩购买毛呢料连衣裙、背心裙、毛呢大衣等,既非常保暖,搭配起普通的毛衣一穿,又变得时尚、喜庆。
如果你要带着孩子长途旅行去探亲访友,那一定要事先了解好当地大致的天气情况,充分地给宝宝准备需要的衣物,以便增减。即便在同城市走亲访友,也要考虑到给孩子穿衣的细节问题,因为你并不清楚对方家中的冷热程度。建议采用多层穿着法:上身以长袖T恤+毛衣或短款夹棉夹克为基础,最好携带一件夹棉马甲;下身以保暖秋裤+夹裤为基础,携带一条薄毛裤。出门时给孩子穿好长款、带帽子的羽绒服。
吃大餐
节日和美食总是分不开的,而春节期间更是有许多大型“饭局”:年夜饭、大年初一的家庭聚餐,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饭局,还有超出平常量许多的零食供应,大人们尚且容易落入“美食陷阱”,更何况小孩子们呢?
专家提醒:注意饮食有序与平衡
注意饮食平衡。过节期间,家里免不了会天天大鱼大肉,但是如果让孩子吃过多的肉,会增加孩子胃肠及肾脏的负担。使他容易患上各种胃肠疾病如消化不良等。所以,在过节期间也要注意适当清淡饮食,同时一定让孩子多吃水果和蔬菜。
防止喂食呛咳。在节日里,孩子容易变得很兴奋,尤其是和许多亲友一起吃饭时。爸爸妈妈要注意让孩子保持安静,不要在吃饭期间跑动、嬉笑,同时要避免引逗正在进食的孩子,防止孩子将食物呛入气管。另外,在喂年幼的宝宝吃鱼或鸡、肉骨头等的时候,要将鱼刺或者骨头弄干净,以免扎伤小宝宝的喉咙。
不要喝过多的饮料。饮料常常很凉,而春节期间又比较寒冷,如果孩子经常喝饮料,不仅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还容易患上急性胃肠炎。此外,饮料中含有过多的糖分,可能会导致孩子养成喜甜的口味,还容易导致肥胖。
不要吃过多的零食。过节了,家里肯定会准备好多的零食,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管束也变得宽松许多。偶尔吃一点零食当然是无妨的,但如果吃得太多,就可能影响到正餐的进食,还容易导致肥胖。所以,即便在节日期间,也要控制孩子不吃太多零食,保持过节前的规律健康进食。
延伸思考
“年文化”大探究
过年就是穿新衣服、拿压岁钱、吃好东西、放鞭炮……吗?调查显示,现在多数孩子都不太知道“春节”的来历、“春节”与“过年”是什么关系,对一系列的传统习俗更少有了解。随着日常生活的不断丰富,对新衣、美食的期待减退之后,孩子似乎对过年也越来越提不起劲儿来了。
其实春节作为中国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除了合家团聚,以及借机犒劳辛苦工作一年的意味之外,还包含着许多有趣的传说、丰富的习俗。了解春节的来历、过年的传说及各项习俗的来历与演变,会让这个年过得更丰富、更有意义,也能让孩子了解到:“祖上传下来的”、约定俗成的那些事儿,其实都是有道理可讲的,并不是简简单单地跟着大人们做就好了,可以自己去探索、去体验、去思考,甚至去开发更新颖的形式。
据悉,一些学校在寒假里就展开了这样的课题,让学生共同行动起来,完成以“年文化”为主题的寒假作业:
一二年级的学生,任务是围绕“年文化”做剪贴,比如压岁包,大门口张贴的对联等;
三四年级的学生,任务是通过上网、看书,搜集关于过年的各种传说和风俗民情,做成小报;
五六年级的学生,则要完成研究性的学习报告,比如十二生肖、团圆饭的由来,本地传统过年食品的名称、传说等。
等到开学之后,或正月十五那天,上汇报课程,每位同学都拿出自己的作品,互相展示交流。这样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发挥主动性,在寻找“年文化”的过程中,知道原来过年不光是吃,还有很多历史的、文化的、民族的东西。
“年文化”探究ABC
头脑风暴
列举与春节和过年有关的传说:“年”的传说。比如:“春节”的由来等。
列举本地在过年期间的习俗:年夜饭、放鞭炮、守岁等。各地、乃至不同家庭还有不同的习俗,比如江浙一带过年要吃汤圆,北方则吃饺子;比如姑苏城外寒山寺的过年钟声。
对这些习俗进行分类:饮食类、衣着类、家居布置类、活动类……
列举完本地、自家的习俗之后,再看看其他地方,比如东北、广东、台湾等地区的习俗,哪些与我们相同,哪些不同。
深入探寻
从前面列举的习俗中,分别挑选一种饮食类、一种衣着类、一种家居布置类、一种活动类习俗,作为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对象。
讲述这些习俗与自己或父母、亲戚、朋友……之间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通过网络、书籍、请教父母或长辈等方式,了解这些习俗的由来、变化及相关故事。
思考这些习俗与我们当下生活的关系。
研究报告
可以用文章的形式,也可以用PPT、手工报等多种形式,将B阶段收集的资料、做出的思考,变成可供人阅读的材料,展示出来。
安排一次“报告会”,可以在家庭内部,也可以召集其他小朋友一起参加,每个孩子都用自己制作的材料对自己选择研究的习俗做出展示说明。
有兴趣的孩子,还可以鼓励他在了解习俗的基础上,据此写一个虚构性质的小故事,一首小诗,或者画一幅画,将创作融入探究过程之中。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