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育儿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育儿知识学习网站!
鲁迅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不懈抗争,终于实现了婚姻自主,和心上人许广平自由恋爱,美满结合。又因是中年得子,对来之不易的爱情结晶自然倍加疼爱。翻阅鲁迅的文章书信日记,谈及儿子时大多寥寥数语,但在看似平淡如水的笔调中,不难看出他对儿子的爱之深。
鲁迅不大料理家务,但有一事例外:带儿子看病,再忙他也要亲力亲为。在鲁迅1932年至1935年间的日记里,“上午同广平携海婴往须藤医院诊”之类的记述竟有70多处!由他出面找认可的医生为幼子看病,便于用日语与医生沟通,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对此,鲁迅谓之:“近年我几乎终年为孩子奔忙。但既已生下,就要抚育。换言之,这是报应,也就无怨言了”。正是做父亲的责任感,使得鲁迅对病儿精心呵护,关怀备至,足见其超凡的细心和耐心。
为了养家,获得经济收入,以及与形形色色的文人墨客进行“笔战”,鲁迅须日夜伏案写作。但他会尽力做到有张有弛,鲁迅休闲时不爱独往独来,他很重视家庭这个整体,总是抽出时间与妻儿一起出门。鲁迅的日记里有一些与妻儿看电影、看戏、看展览及散步的记载,他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让不谙世事的儿子眼看耳听,逐渐认知大千世界,这是早期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鲁迅也打儿子。主要原因是儿子太顽皮,使得鲁迅无法读书写作。“孩子渐大,善于捣乱,看书功夫,多为所败,从上月起,已明白宣言,以敌人视之矣”,鲁迅之烦恼之无奈表露笔下。在屡教不听,忍无可忍时在儿子的屁股蛋上拍几下是有的。不过,鲁迅可舍不得真打,这是因为,鲁迅能设身处地为儿子着想,摸透儿子的心理,找出“恶作剧”的起因。“他苦于孤单,没有朋友,便常常来找大人,妨碍了学习”。做父亲的能善解“儿”意,下不了重手,“假打”就好理解了。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外表冷酷严峻,内里并非铁石心肠,他也有温情待人,慈祥宽厚的一面,对家人、亲友尤甚。(伊国华)
相关报道: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坚持
对孩子的赏识教育要有度
挫折教育的缺失与对策
教育孩子职场妈妈要自信
80后现象对教育的五大警示
下一篇:怎样带孩子到儿童乐园玩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善良是孩子精神世界的营养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