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育儿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育儿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1-3岁 > 阅读

阅读

中班教学案例:视觉游戏

分类: 阅读 育儿词典 编辑 : 育儿知识 发布 : 11-06

阅读 :753

  一、活动目标

  (一) 感知视觉暂留的现象。

  (二) 能够运用视觉暂留的原理制作科学小玩具。

  二、活动准备

  (一) 制作一个“小鸟进笼”玩具范例。

  (二) 制作需要的半成品材料每人一份(两张大小相同的方形纸,一张画上鸟笼、一张画上没有涂色的小鸟,圆柱形的细棍一根),胶棒。

  三、活动过程

  (一) 制作“小鸟进笼”。

  1. 教师演示“小鸟进笼”的玩法,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引导幼儿观察制作“小鸟进笼”所需要的材料。

  3. 幼儿动手制作,引导幼儿大胆给小鸟涂色,颜色要均匀。

  (二) 好玩的游戏。

  1. 幼儿玩“小鸟进笼”的游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转动时看到的景象,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理解其中的原理。

  四、活动建议

  在区角投放多种形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视觉暂留现象。

  活动资料

  【小知识】

  视觉暂留现象

  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5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

  视觉暂留现象首先被中国人发现,走马灯便是据历史记载最早的视觉暂留运用。宋时已有走马灯,当时称“马骑灯”。随后法国人保罗·罗盖在1828年发明了留影盘,它是一个被绳子在两面穿过的圆盘。盘的一个面画了一只鸟,另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旋转时,鸟在笼子里出现了。这证明了当眼睛看到一系列图像时,它一次保留一个图像。

下一篇:熊奶奶的夏天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袋鼠的自我保护故事:大喷王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